当前位置: 贵金属 >> 贵金属发展 >> 如何防范投资到非法集资案件当中去
结合我个人处理非法集资类案件的经验这一节给大家点建议,告诉大家如何识别防范非法集资。
(一)选择合法的主体。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未经监管部门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理财、信托、基金、债券、外汇交易等金融服务。网络借贷的P2P平台,只能够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不得从事自融、设立资金池;现实中很多P2P平台都是有参与非法集资或者建立资金池的,这样的平台都是不合规的平台,随时有可能案发,也有可能被清退,投资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因此,在投资理财时要选择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持牌金融机构,未经批准的坚决不参与。所以理财、投资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规理财产品的途径和方法、购买保险产品、查询保单真伪、获取保单服务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等。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购买保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三查、两配合”,即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客户热线或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转账缴费、配合做好回访。
(二)拒绝可疑项目。
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备案,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通过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形式公开宣传募集资金,即便是经过备案的私募基金也是不得公开宣传的。因此,对于在商场超市街头摆摊设点、拉人投资或者在网络上、户外广告牌上刊发广告进行宣传等情况,要提高警惕。
(三)不要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
很多非法集资类案件都是一些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利用自己的身份骗取投资人的信任来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所以,大家不要到正规的场所进行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的买卖,不要私下与些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署投资理财协议,也不要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万一出现问题,银行和保险公司是不承担责任的。
(四)抵制高息诱惑。
我国法律规定,投资理财不得宣传、不得承诺还本付息;非法集资犯罪的嫌疑人却往往允诺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息,让你感觉不仅收益高,能够实现一夜暴富,并且还是零风险的投资行为。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在面对高利诱惑时一定要核实项目真实性,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就连我姥姥在70多岁的时候都能看出来在集市上赠送戒指的人是骗子,拿了戒指也不停留就走了,坑了骗子一把;我想你各位读者只要理性一点,也都不会上当受骗的。
(一)特别注意一些特殊项目。
1、养老项目。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
2、一些以加盟、入股为名义的创新模式的商业项目。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机构及参与人员的上述行为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
3、“金融创新”“区块链”为旗号的集资项目。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他们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但是,这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
除了主要给大家介绍的以上几种情况外,其他常见的还有“消费返利”“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扶贫”“互助”“慈善”等为幌子的项目以及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项目务必提高警惕;否则,你要了人家利息,人家要了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