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

如果危机再来一次我们如何规划人生三笔钱

发布时间:2023/5/23 21:58:04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经观头条

如果危机再来一次,我们如何规划人生“三笔钱”

从保护生命健康到复工复产,疫情来临之时,我们经历了无数艰难时刻。而当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维系收入,如何规划财富。这是一场财富保卫战。

作者:郑一真

封图:肖利亚

导读

危机基本都是全球性的,无处可藏,只能直接面对。

陈赐贵学到的理财第一课就是要强制储蓄,区隔开当下消费和未来消费,其第二个理财观念是要区分输得起的钱和输不起的钱。

规划财富时需要涉及三个概念,一个是风险的概念,一个是年龄也就是时间的概念,以及怎么在接下来在目前到退休之前做一个智慧型、动态的投资配置。

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结构表现出两大特点:对房地产很有“好感”和对金融风险资产有些“畏惧”。

每周省下一杯奶茶的钱,算上复利,就能让你在30年后多出8万多元的储蓄。或许在以往,很多人对此并不会太在意。

不过,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席卷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每一个家庭,在这场关乎生命的危机中,无人能置身事外。

陕西关中的惠朵疫情期间无奈关停自己开办的补习班,父亲患病和购房压力让她分外焦虑;年入百万的90后刘阳面对9万元的信用卡账单开始不安,疫情之后家里的现金已经不够偿还每个月的信用卡,甚至还有好几万元的缺口;喜欢买名牌包包的80后演员何楚疫情期间没戏可演收入归零,不敢像以前那样任性消费,开始学习理财买基金;在美股10天4次熔断之际,70后的华尔街投资机构海投全球创始人王金龙对当时连续几个月不断有投资人赎回记忆犹新……

疫情的突然爆发,经济被迫停摆,家庭流动性告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维系收入,如何规划财富。如果危机再一次来袭,我们怎么办?对于国家,是思考如何增强实力,夯实经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保障;之于企业,是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规划发展长远;居民家庭方面,新冠疫情危机之时,已经有不少选择了增加现金存款比例。外资财富管理团队给出的意见是——尽早开始规划你的财富。一些采访对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长期资产配置的理念让他们在危机来临时更为淡定。

不如从现在开始规划人生的“三笔钱”。按照支付宝理财分类的“三笔钱”(短期开销、人生保障、投资增值)的配置,年轻的时候可能选择的比例是5:3:2,有家庭孩子之后可能是4:3:3,再年长的可能选择3:5:2。

祸兮福所依,危机和机遇相伴相生。花旗财富管理团队分享应对危机的经验一是保持充分投资,在年至年期间,标普指数表现最好的20个交易日中有70%出现在表现最差交易日的同一个月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内退出市场,可能会对长期投资收益造成损害。经验二是坚持全球多元化资产配置。当股票大幅下跌时,高质量的固定收益资产通常会上升,同时,债券还可提供稳定派息。另外,配置一定黄金等避险资产也降低组合波动性。

经历了这么多危机——年互联网泡沫、年非典、年次贷危机和年的新冠病毒危机,王金龙总结出来的应对之道是,要有一个长期执行的投资计划来穿越牛熊,保证资产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稳定增长;要有平常心,不能恐慌,不能有应激反应。

“现在基本上每5-10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危机。黑天鹅事件变成了新常态。我们要随时准备好保护自己的财富。”王金龙表示。

而财富规划的意义,诚如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瑞银所言,并不只是与钱和市场时机有关。从规划下一次旅行、购买新房到安心退休或回馈社会,财富能帮助我们达成一生中的各项目标。

危机来了

惠朵开办的补习班已经停了半年多了,每个月的收入从五六千元变成了在线补习班两千左右的勉强糊口。父亲患病、还想帮弟弟凑首付,惠朵焦虑忙碌中,自己积劳成疾。当初因为“靠这个生活”而坚持,经历一系列变故,她决定彻底关停补习班,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如今,她更看重的是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

相比之下,擅长投资的苏州私募基金经理李睿应该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然而,回想起年春节后第一天开市千股跌停的惨况仍心有余悸。“很恐慌,第一时间跑,降了一半多的仓位。”虽然,事后证明减错了,但是李睿认为,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危机,还是会迅速减仓,把资金放在自己手上最稳妥,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李睿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人,经历了多年的市场的摸爬滚打,他的投资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负债,二是不加杠杆。对于私募而言,这样的投资理念非常谨慎。但这是李睿之前借钱炒股,几十万血本无归的惨痛经历,给他深刻的教训。

“当时刚工作,没什么积蓄,几十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还债,半年只吃咸菜,你很难想象那种滋味。”后来机缘巧合,李睿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虽然有时候一笔投资会亏几百万,但和当时的借钱炒股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我慢慢就把它挣回来了。”

正因为不加杠杆,虽然每次危机来了,李睿也会恐慌,但是他都会第一时间减仓收回现金。新冠病毒在中国爆发股市大跌的时候如此,后来美股熔断也是如此,“当时持仓了配置了一些港股,还是赶紧跑,先保住本金安全。不加杠杆,守住底线,就不会出现大危机,就是净值涨跌业绩比较难看。”

深谙市场的无常,李睿也为家庭规划好资产的配置。比如,他全款买房,不让自己有大额负债,他会将相当于未来5-10年的家庭开支和父母的养老金存到银行,给妻儿和自己配好医疗险和重疾险等保险产品,“家里的开支和投资是完全分开的,哪怕我以后收入降低了,未来十年生活水平也不会降低。”

到了四五月份,大家对新冠病毒的恐慌逐渐减退,他才开始慢慢加仓,以波动操作为主,仓位变动比较大。年成功逃顶,结果后来在点抄底时两天亏了20%忍痛割肉是李睿投资生涯一次败笔,“身边做投资的朋友就栽在了二次抄底上。那时候年轻,抄底也是满仓抄,现在不会了。今年反弹之后仓位也比较轻。”

李睿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是年买的保险股,0万赚到万,一两个月的时间投资翻倍。但是事后回忆,李睿觉得自己当时赚的是“运气的钱”,“不同的年龄投资风格也会不一样,当时就是初生牛犊,对保险股研究也不深,对市场的理解和现在比就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也不懂什么叫能力圈,现在我就只赚能力圈的钱,赚我能赚的钱。”

在美国,新冠病毒疫情给市场带来的恐慌更为猛烈,金融海啸的程度百年罕见,10天4次熔断连股神巴菲特都感错愕。华尔街投资机构海投全球创始人王金龙对当时连续几个月不断有投资人赎回记忆犹新,“直到5月份,美国政府直接汇了十几万美元发工资,拿到钱心里才安定下来,疫情也得到控制,我们的业务才开始恢复正常。”

面对同样的危机,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资产管护者,我们能够真正坚持长远出发,在(市场)低谷的时候我们没有恐慌和大规模抛售;而从五六月份到今天,当市场比较乐观的时候,我们也不去盲目追高,并且能够维持比较强大的资产负债表。

吴亦兵表示,“我们都把危机看作学习的机会,不断地调整自己,我们希望真正做到把每一次危机都当作一个机会。”“从这些危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是有周期性的,有迹可寻,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防御,甚至是获利的,但是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是需要防范措施来对冲系统性风险的。未来的一个共性就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危机基本都是全球性的,无处可藏,只能直接面对。”王金龙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财富管理之道

如何科学地规划财富管理?

瑞银为若干代际高净值人群提供过服务,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主管高慧分享道,如果说有什么秘诀,投资信念就是我们的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投资信念就是尽早开始规划财富的管理。“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女性要早点开始保养,其实对财富也是要早点开始规划。我们可能会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储备阶段,到了中年(30岁、40岁)会有很多的压力,有房贷的压力、车贷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可是其实也是挣钱能力最旺盛的阶段,慢慢到了50岁要规划退休的财富。不同的人生阶段要考虑不同的因素,我们非常建议尽早开始财富的规划。”高慧表示。

高慧分享的瑞银另外三条投资信念是保持投资——长期投资回报更好;投资多样性——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免费午餐就是投资一定要分散;可持续投资——这些行业通常是长期的,投资收益也更好。

80后明亚保险经纪人陈赐贵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理财规划有硬伤是在年左右,家里遇到了意外急需用钱,而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的他发现自己竟然拿不出这笔钱,“那时候就觉得需要正儿八经好好学一下理财规划了。”

陈赐贵学到的理财第一课就是要强制储蓄,区隔开当下消费和未来消费。“以前觉得钱是挣来的,不是省下来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应该是赚多少,先强制储蓄(收入30%),剩下的再花。其中10%是绝对不动的,20%作为中短期用途的开支。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有了人生第一笔比较大的积蓄。现在很少有月光的,但是年光特别多,攒三四个月,然后来一个大支出,又一点都不剩了。这都是缺少规划。”

年南下广州工作,陈赐贵有意识地报名各种理财培训班,在那里他学到的第二个理财观念是要区分输得起的钱和输不起的钱。“我去做股票投资都是用输得起的钱,绝对不会把家庭未来的刚性开支、养老的钱、孩子教育的钱放到股市,这样生活不受影响,股市该割肉的时候也不会心疼。”

从事保险业务之后,陈赐贵开始重现审视家里的保单,发现之前买的保险要么基础险种漏了,要么产品保障不好,比如医疗险都没有配置,重疾险也只买了中症和轻症都无法赔付的那种,于是又做了一些调整。“我们家庭的财务结构现在看就非常健康和稳健了,当下的生活开支够用,中短期的医疗、意外也有保障,长期的养老也在规划。”

不一样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投资理财规划也有很大的区别。90后的佛系主播瑶瑶过着潇洒的斜杠人生——主播、潜水员、旅游达人、民宿老板。平时在杭州,瑶瑶主要忙直播,疫情期间直播反而比以前流量更高。

每年她都会花小半年的时间旅游,这个时候就利用副业来给自己创收,比如投资了重庆的一家民宿和广东的海鲜冷冻食品公司,兼着卖一些东南亚和国内船宿潜水的行程等等。

瑶瑶从很小的时候就很有赚钱的创意,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淘宝还没有兴起,她帮同学搞邮购,把要买的东西和钱寄给商家,邮购金额比较大时会打折比如满80打九折,瑶瑶通过这个差价赚了不少零花钱。长大之后,瑶瑶也是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创收,。

她赚来钱的主要投资到了房地产,一套近万的公寓,今年又入手一套万的住宅,现在瑶瑶收入的一大半都用来还房贷和社保。这两套房子的首付都是家里帮忙,瑶瑶用了三年的时间给妈妈还清了公寓的首付,现在剩下来来的闲钱也主要交由妈妈打理,当做是还第二套房子的首付。

谈到为什么主要投资房产,瑶瑶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希望有自己的安身之所,另一方面,自己性格相对也属于比较谨慎,不太想要去投资股票和基金,一是怕亏,而且很多人确实买房就是不会亏,3年前入手的公寓已经给瑶瑶带来50%的增值。

人生“三笔钱”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动荡和混乱中,很多像彤彤这样的年轻人开始认真思考未来保障的问题。

由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参与调查的6万名支付宝用户中,近70%的年轻人(18-34岁)表示,正是市场的大幅波动促使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约40%的年轻人表示,举国上下共克时艰也促使他们仔细规划用于养老的长期投资。由于储蓄更加积极和持续,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年轻一代对退休时累积充足养老储蓄的信心今年也上升了11%,从年的32%跃升至年的43%。

富达国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规划财富时需要涉及三个概念,一个是风险的概念,一个是年龄也就是时间的概念,以及怎么在接下来在目前到退休之前做一个智慧型、动态的投资配置。

比如,按照支付宝三笔钱(短期开销、人生保障、投资增值)进行配置,年轻的时候可能选择的比例是,有家庭孩子之后可能是,再年长的可能选择。第二笔钱“人生保障“的配置中,养老钱举足轻重。在支付宝7亿理财用户中,近4成用户已经有了“三笔钱”配置。

富达国际最新推出为中国制定的退休储蓄黄金法则,有几个关键的指标——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退休个人储蓄总额需要达到退休前年收入的9倍;退休后提取的比例不超过4.6%,在88岁之前将不会耗尽养老储蓄。为了达到这一储蓄额,从25岁开始储蓄的国人需要将其年收入的19%投入储蓄。如果从30岁开始储蓄,则增加到23%,若从35岁才开始储蓄,这一数字会增加到28%。

《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强调小额储蓄的力量,以一名年薪为8万元的30岁年轻一代为例,要想在60岁退休时为自己的退休账户增加41.58万元储蓄其实很容易。只需每周多储蓄77元就能达到这个数目。这些估算仅假设年工资增长率为3.75%(而中国目前的平均增长率约为6%)和5%的年均投资回报率。

瑞银在给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建议强调3L——Liquidity(流动性)、Longevity(长久性)、Legacy(传承)。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在报告中解释,一般建议流动性策略覆盖2-5年的支出,配置在现金、债券等;长久投资满足终身生活支出,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建议多元资产投资组合,可包括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等另类投资,重疾险和人寿险也可以占一小部分;传承资产主要满足遗赠、公益慈善以及其他遗产或财产规划需求,配置在包括捐赠基金式多元资产投资组合,人寿保险也视为传承策略的一部分。

“我观察中国的高净值客群,还没有到第三代,第一代到第二代的传承过程当中,也还没有看到第一代到第二代非常放权的。而瑞士真的是老钱(oldmoney),到四代、五代这个钱就传承下来了。这也是我们国内的很多高净值客群开始思考的问题,我的企业已经做得足够大了,怎么样把企业传承下去,是传给自己的子女,还是找一个职业经理人进来。”高慧表示。

相比这些金字塔尖的富人群体,中低等收入家庭受疫情的冲击更为严重。疫情期间由于各地的隔离措施,养蜂人无法像往年一样“转地养蜂”,生活难以为继;还有更多的装修工人、餐馆员工、导游……一度因业务停滞而失去收入来源。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也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心。今年出台的政策包括,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等等。

在全球各个国家,疫情之下对企业经营的纾困和对低收入民众的救助都是政府出台的政策的重要组成。

此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高净值人群将部分资产投入到公益事业,也都可以为中低收入家庭带来工作机会或者生活保障。

历经新冠疫情下的危机冲击,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稳定家庭收入能力以及规划资产配置,真真切切成为各方的重要考量。

资产配置的方向

在中国,资产配置的方向也发生拐点性变化。

和90后瑶瑶将所有资产都投入房产中不一样,80后的互联网从业者去年低以来有意识地降低了房产的配置。

从去年底,王玲卖了一套房子,把钱投到股市中,过去几年,王玲家庭财富的增长主要是靠房产。她人生中最成功的投资是年底在北京买的一套学区房,以及年购置的一套二线城市房产,这两套房产今天已经翻倍。“国家这两年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房住不炒,全球要放水的话,楼市又没有办法作为一个蓄水池的话,那么只能是股市了。”这是王玲背后的逻辑。

加之,全球央行大放水也带来诸多变化。为了挽救疫情带来的流动性危机,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大放水。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扩张3万亿美元,从9年年三轮QE的扩张规模才2.6万亿美元左右。

疫情爆发之后,王玲就更多地去持有资产而不是现金,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现金之外,剩余的钱都投到了股市和基金中。

如果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踩点,王玲很庆幸也很得意自己成功踏上了房地产10年翻了10倍的快车。王玲业余最大的爱后就是钻研投资理财,并将理财培训作为自己的副业,她对人生的理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几个点要踩准,比如如房地产或者今年的科技股,那收益就会很客观。

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结构表现出两大特点:对房地产很有“好感”和对金融风险资产有些“畏惧”。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国居民家庭不动产配置比例可能已经见顶,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将加速增长。我们推算中国居民金融风险资产年规模将达到万亿人民币,是现在的一倍,未来五年年化增速将达到14%。

对于资产配置的建议,中金公司认为,建议从逐步恢复的增长中寻找收益,相比均衡比例,建议超配股票和海外,标配黄金和商品,低配债券,增长修复的斜率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