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

民国生活三同期美国汽车非常便宜已经普及,

发布时间:2023/10/28 14:02:04   

民国生活三:

在民国时期,因为汽车产业被外国人垄断,导致汽车的价格很高。当时的小轿车最便宜的也要大洋,普通的福特T型汽车大洋,卡车-大洋。

但是有一点其实需要指出,就是当时国外的汽车价格其实并不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家用轿车其实已经普及到了普通家庭。中国的汽车那么贵,纯粹是因为远隔重洋导致的费用增加、和洋买办层层加价的结果。

一、当年的外国汽车其实价格并不高

当时在中国只有少数富豪才能买到的汽车,在国外特别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其实已经成为了日常的家用品。那时美国的家用小轿车其实并不贵,很多工薪阶层都买得起。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车产业的流水线化工业大生产的结果。而其中一种革命性的车型,就是廉价的福特T型车。

说到福特T型车,了解汽车发展史的朋友肯定不陌生,这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年开始批量生产的轻便型家用汽车,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流水线装配的汽车。而正是由于新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导致它的售价极其便宜,而且使用成本极低。它的革命性意义,其实并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汽车。

1.福特T型车非常便宜

在年生产之初,T型车的起初售价就是美金,比起同期与之相竞争车型的-美元的售价,可以说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因此迅速抢占了不少市场。而这还不算完,随着规模化的量产,流水线的威力逐渐体现了出来。

到了年代,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能扩大,该车的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美元,而最终售价也随之降低到美元!这种只是竞争对手四分之一的价格优势,那是颠覆性的。而到了年,福特公司更是颠覆性得把T型车的售价,直接降到了美元!这个价格能让当时普通美国工薪家庭,基本都买得起汽车。而同期英国最畅销的平价家用车型,当时的售价是英镑,大约相当于美元,价格是福特T型车的三倍!这样的价格优势,大家作为消费者,自然就知道怎么选了。

2.福特T型车非常省油

而且最关键的是,作为最廉价汽车的福特T,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它的油耗非常小,在年代就做到了百公里耗油七八升!这个油耗控制放在今天当然不出奇,可是在大半个世纪以前,那在耗能上可以碾压所有竞争对手。年出厂的雪铁龙轿车,平均油耗是百公里十几升,是福特T型的两倍——而这还是当年非常省油的车型。

据当时的回忆,那时候上海的一般小汽车,加上一加仑汽油(1美加仑=3.711355034升),也不过能在上海市区开上十几公里而已。这当然有市区行人和黄包车多,道路又狭窄,交通比较拥堵车行缓慢的原因。但是这百公里30多个油,富豪用起来也肉疼啊。而油耗只有七八个的福特T,自然就是车主的最佳选择了。

3.福特T产量巨大

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福特汽车迅速成为当年最流行、最普及、最容易买到、也最容易被大众认可的品牌。在年代,福特就以17万辆的年销售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车企。

而福特公司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T型车这一款产品,在20年的生产周期内,总共生产并销售了万辆T型车,至今仍然是单一款型汽车的销量高峰。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闹得很轰动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无论是在售价还是产量来说,都还只是个呀呀学步的婴儿而已。

而福特公司当年的产品贵精不贵多,一门心思把一样东西做好、做细、做强的经营理念,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当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

美国在一战以后的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年),那可真是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富足的梦想社会,因此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时候的美国吃足了一战红利,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时期,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很高。

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年美元---美元,福特公司的工人甚至达到了周薪30美元,年收入在*12=美元。而当时的高收入阶层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的收入,甚至达到了-美元。

别的不说,就这一个工人一年收入就可以买到一辆轿车的水平,就是很多国家至今也没有实现的。而既然当年的汽车价格如此之低,从那之后一直到年大萧条来临前,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就有了飞速的增长。据《东方杂志》年21卷1号刊的统计:

据最近调查,全世界共有汽车约14,,辆。其中美国占83.8%,计12,,辆,而其余各国则合而计之,亦不过2,,而已。兹将各洲汽车数以表示如下:

南北美洲…………13,,辆(除美国外的美洲其余各国计,辆)

欧洲………………1,,辆

亚洲………………,辆

大洋洲……………,辆

非洲………………71,辆。

由这些数据来看,那时候的汽车八成以上集中在美国,达到了千人辆,相当于年底中国的水平。而亚洲同期的汽车数量仅有,辆,仅占百分之一点零几。年当年,美国共生产汽车.8万辆,而当年美国人口不过1.2亿人。按照人均水平算达到了每千人辆,大部分家庭至少有一辆车,初步完成汽车普及。而直到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刚刚达到辆,仍然不及年美国的水平。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距奋起直追才是正路。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除了美国这个特例之外,大洋另一边的欧洲传统强国,包括这其中收入最高、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一样也没有完成汽车普及。而且其后不久,资本主义世界就发生了年的经济大危机,这种“寅吃卯粮”的虚假繁荣,很快就尝到了恶果。

三、便宜的福特车在中国却很贵

不过虽然汽车在美国很便宜,福特T型车甚至仅有美元,但是运到中国之后,由于运输成本费用的增加,再加上洋买办们的层层加价,那价格就打着滚地往上翻。福特T型车在中国售价高达大洋,而该车美国售价只相当于*3.3=大洋,中国售价整整涨了三倍!而当时民国规定的奢侈品关税,不过是区区20%而已。这其中的大量超额利润,其实都被洋人和买办们挣去了。

而当时的中国老百姓本来收入就低,正常白领收入不过15-20银元,高级管理人员也不过是40-60银元,这点收入只够糊口,更是只有美国普通工人的几十分之一。再加上美国售价三倍的价格,民国普通老百姓、甚至是普通地主和小资本家,那都是买不起汽车的。

不过民国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富豪和权贵的消费能力可是很高的。所以就在底层民不聊生的同时,民国的富豪和达官贵人们,却都在互相攀比式地大力采购汽车。当时仅上海租界,就有近万辆汽车。而大家选择最多的,无疑是最物美价廉的福特汽车。当年的大学者胡适、四川大地主刘文彩、贵州省主席周西成等等名人,买的都是福特汽车。

而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因为各国的车型都有,有的驾驶位在左、有的驾驶位在右,导致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堵车也就是经常的事了。所以现在的有心之人,其实可以描绘出两个民国:一个是车水马龙、衣香鬓影的小资民国。另一个,是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底层民国。

四、同期的中日汽车水平

种种因素之下,当时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并不低,到年北伐时,汽车总数就由年的辆增长到辆。而在同一年,日本公路汽车保有量不过是5万辆,年才增加到了8万辆,而且主要汽车生产也都掌握在外资巨头手中。中日双方虽有差距,但其实在发达地区,双方的平均水平都差不多。

而日本在年的经济大危机之中受到了重创,不仅民生凋敝,而且直接重创了本土工业,在日本的汽车厂相继倒闭。当时日本仅剩下3家当地工厂,即东京气电、石川岛汽车和DAT机动车三家还勉强存活。

而经济危机对自我循环能力强、又采用银本位贵金属货币的中国却影响不大,在结束军阀混战之后,我国的经济有所恢复,发达地区还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在1年左右的时候,完成了名义上统一的我们,其实处于自甲午战争后最难得的恢复发展期。

在中国东北,张学良将军甚至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沈阳“民生汽车厂”,生产中国人自己的汽车。预计不久之后,中国最早的汽车牵引的摩托化炮兵,就将出现在东北大地上。在此情况下,日本人处心积虑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抢占了中国东北,打断了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而在顺利吞并富饶的东三省之后,日本人靠着侵略的红利,也顺利度过了经济危机。

纵观整个现代史,我们会发现一个让人警惕的事实:每次当我们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要取得统一或者快速发展良机的时候,那个所谓“一衣带水”的邻邦,都会露出它的青面獠牙,直接猛扑上来打断我们、搞乱我们。

4年甲午战争时是这样!

年庚子国变时是这样!

年侵占山东时是这样!

年济南事件时是这样!

1年九一八事变时同样是这样!

到了7年时,这匹恶狼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这么个居心叵测的邻居,一定要警惕啊!

参考资料:

《九一八国难痛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论》

《阎锡山画传》

《上海工人阶级运动史》

《民国中产阶级账本》

《银元时代生活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2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