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金属 >> 贵金属前景 >> 调限额代平仓强制关闭业务功能银行个人
来源:愉见财经
调整贵金属业务的话题,我们一年前就做过,请见《为何银行们“统一行动”暂停个人贵金属开户?》。在此基础上,近期银行们又有新动作,且相比此前限制新开仓、提高准入门槛等,此次行动的调整力度逐步加强——开始限制存量客户交易了。
从调整业务种类来看,包括账户贵金属、双向账户贵金属、代理个人上海黄金交易所竞价交易服务。
据“愉见财经”了解,此次银行账户贵金属业务调整是监管措施执行的延续。
市场上有预计,接下来部分银行可能会逐步关闭交易类型的贵金属投资产品,最终清退客户,只保留实物投资产品。
存量客户开始受限
近日多家银行公告称,将对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代理个人业务进行调整。
11月19日,交通银行发布《关于满金宝业务调整的公告》称将对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代理个人业务进行调整。具体看来,交行将自年12月26日起,逐步对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无持仓或库存且一年以上未进行交易)的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代理个人业务签约客户关闭贵金属代理个人业务交易功能。
同时,根据贵金属市场风险情况,交行可能进一步限制贵金属代理个人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逐步提高保证金比例、调整持仓限额、停止开仓、代为平仓、强制关闭业务功能等。
对于有持仓余额的客户,建议您 兴业银行日前在 实际上,国内大部分银行调整贵金属业务已不是新鲜事。如我们开篇的回顾文章所及,早在去年年底,贵金属价格波动剧烈,十余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暂停账户贵金属相关业务的新开户申请。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
多家银行曾表示,暂停账户贵金属相关业务的原因是,受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国际贵金属市场价格波动增大,个人客户交易类贵金属业务风险上升,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这样的决定。
行业人士表示,银行逐步清退个人贵金属业务,也是因为,“原油宝”事件后,银行对于面向个人投资者且有杠杆属性的产品,在监管边界、投资受众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监管也是对这类风险较大的业务出于审慎考虑。
各方影响几何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开展个人贵金属业务主要包括两类:账户贵金属业务和代理上金所贵金属业务。
所谓账户黄金/白银交易,也称“纸黄金”/“纸白银”交易,该类产品采用账户记载形式,投资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以人民币或美元买卖贵金属份额,获取差价利润。
而代理上金所的个人贵金属业务,包括现货实盘合约与现货延期交收业务即“贵金属T+D”,二者属于类期货业务,存在杠杆,伴随保证金制度和做空机制。
多家银行暂停账户贵金属业务等产品的新开户业务,对于参与黄金市场的主体影响几何呢?
对于银行来说,虽然不少银行都开展了代理金交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但不同银行该业务占比存在差异。部分银行开展这一业务时间较长,体系成熟,风控能力也有保障;相应的,这一业务为这些银行带来的中间收入就相对多一些。
对于金交所来说,如果个人投资者无法通过银行渠道参与上金所进行黄金投资,那对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金交所分为金融类会员和综合类会员,金融类会员中,银行是唯一可以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黄金T+D的渠道。
根据金交所 投资需求仍存
随着“纸黄金”交易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部分黄金合约个人交易代理业务的逐渐退出,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将如何实现?
“愉见财经”听闻,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贵金属业务的重心将转向包括实物黄金销售在内的其它黄金业务,所以银行肯定希望招揽投资者对于实物黄金的投资需求,比如买入银行的贺岁金条、金砖等产品;或者是通过ETF、银行寄存金等挂钩实物的现货投资类产品。
另从三季度黄金需求走势可见,即便在金价疲软的情况下,中国黄金ETF投资却在三季度展现上扬态势。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下称《报告》)统计,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量同比下跌,主要原因是黄金ETF三季度净流出27吨。
但在中国市场上,三季度国内黄金ETF保持净流入。截至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黄金ETF整体持仓为72吨(约合41亿美元,亿元人民币),当季流入量为3.2吨(1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
《报告》分析,中国投资者对黄金ETF的兴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三季度沪深股指波动较大,且跌幅达7%,导致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上升;另一方面,三季度金价调整,促使部分投资者加大了配置黄金ETF的力度,也有投资者逢低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