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金属 >> 贵金属前景 >> 有色金属贵金属橡胶钢材服务实体成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董依菲
有色金属期现市场实现深度融合
有色金属行业是进入我国期货市场最早、运行最为成熟、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代表性行业。
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鸣锣开张,上期有色金属品种序列以铜、铝期货为始,拉开了有序发展、持续创新的征程,逐步覆盖至铅、锌、锡、镍等基本金属品种,发展成为上期所功能发挥最为完善、产业融合度最高的期货品种序列。
从行业层面来看,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期货市场深深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了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上期所期货合约结算价格为基准签订现货合同的贸易习惯,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确保了现货市场流通高效有序。以“铜老大”为例,目前以上期所铜期货价格作为现货贸易定价基准已覆盖至国内整个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签订现货长期合同中已经形成使用期货市场月度均价的习惯。
与此同时,在有色市场持续多年的期现融合过程中,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在进一步促进有色产业的升级,推动有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有色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期货市场品牌注册推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促进产业发展,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上期所对交割注册品牌的质量、规格和包装以及环保治理等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促进行业产品质量升级,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环保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上期所牵头研制行业标准,助力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年9月,上期所牵头研发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由工信部正式发布实施,广大有色企业积极贯标落实,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随着有色市场期现融合不断深入,我国有色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伴随着我国有色期货市场日趋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有色境内外市场实现了紧密联动,“上海价格”和“伦敦价格”互为引导,共同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定价参考依据,受到国内外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同时,随着国内有色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色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多年来国内有色期货市场时刻履行着为实体企业“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期所有色期货市场为国内有色行业“抗疫复产”贡献了期货力量。面对疫情扰动,不少有色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套期保值手段减少市场波动风险。比如云南铜业,通过使用期货及期权工具,对公司生产的铜及黄金等相关产品的价格敞口进行了有效对冲,在前所未有的市场波动中有力稳定了企业的经营。
还有部分实体企业通过期货交割调配货源、拓展销售、回笼资金,最终平稳渡过疫情难关。比如湖北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大冶有色,受疫情影响,春节后下游复工复产受阻,大冶产品未能及时在现货市场销售,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局面。上期所在了解其需求后,积极协调相关交割仓库,帮助大冶有色及时实现铜期货交割,在2月回笼资金超过4亿元,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服务实体经济从未止步,面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满足相关实体产业更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上期所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部署,也在不断丰富有色金属市场的产品层次,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是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年5月28日,以铜、铝期货品种为试点开展业务。年10月18日,上期标准仓单扩容至铅、锌、锡、镍品种,实现有色金属期货品种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有色金属期权产品的推出。作为期货工具的有效补充,期权产品的推出可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灵活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年9月21日,铜期权在上期所挂牌上市,作为国内首个工业品期权,进一步完善了有色金属衍生品市场结构,服务广大生产、消费和贸易企业多样化保值需求。铜期权上市两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截至年上半年,上期所铜期权累计成交量为.33万手,累计成交额为54.03亿元,期末持仓量为3.44万手;市场投资者踊跃入市,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年上半年铜期权法人客户持仓占比66.47%。
随着铜期权市场成交不断活跃,功能发挥初步显现,场内场外市场联动明显增强。根据市场反映,上期所铜期权推出后,场外期权市场开始利用场内期权对冲风险,促使场外期权隐含波动率较场内期权上市前下降约2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企业参与场外期权的成本。
铜期权的成功实践获得了有色行业内的广泛好评,也拉开了有色金属期权产品稳步上市的序幕。年8月10日,铝和锌期权在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首月铝期权累计成交量为6.56万手,累计成交额为0.52亿元,期末持仓量为1.28万手;锌期权累计成交量为13.89万手,累计成交额为1.99亿元,期末持仓量为1.23万手。
贵金属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金银作为特殊商品,兼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而言,有效管理贵金属价格风险都尤为重要。
据了解,上期所于年1月9日与年5月10日,先后推出黄金期货、白银期货,于年12月20日正式推出黄金期权产品。随着国内贵金属衍生品市场的不断丰富,我国以黄金现货市场、黄金期货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为主的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已经建立形成,在黄金行业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上期所贵金属期货上市以来,成交量大幅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市场效率持续提升,期货功能有效发挥,在稳定企业经营、促进行业升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贵金属市场的价格参考依据和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第一,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年黄金、白银期货日均成交量较上市初期分别扩大了11.7倍和4.5倍。上期所黄金期货成交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的对应品种。
第二,套保功能有效发挥。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贵金属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市场保值需求增加。为了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相关企业利用贵金属期货提前进行了套期保值,对贵金属产品购销敞口进行对冲,有效控制了企业经营成本,稳定盈利水平,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今年上半年,参与黄金和白银期货交易的客户数同比分别增加40.7%和85.7%。贵金属衍生品市场发展成为应对极端风险的“减震器”,为贵金属行业防疫战疫贡献了期货力量。
第三,价格发现功能持续发挥。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上期所黄金、白银期货价格与国内现货市场价格、境外同类品种期货价格高度相关,尤其是国内黄金期现市场价格相关系数一直保持在99%以上。这说明上期所贵金属期货价格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国内、国际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年,上期所在贵金属期货品种上率先推出连续交易举措后,期货价格连续性得到增强。目前上期所贵金属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远期报价的重要定价依据。
第四,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上期所一直致力于提升机构投资者规模和质量,优化贵金属期货参与者结构。依法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积极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维护和巩固贵金属期货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上期所积极吸纳银行机构成为交易所非期货公司会员,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期货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截至年年末,共有20家商业银行成为交易所会员并通过自营的方式参与黄金期货交易。另一方面,上期所还积极推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当下,国内黄金、白银生产和消费企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第五,产品供给不断多元化。多年来,上期所不断探索创新,在贵金属衍生品序列上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尤其在年,上期所推出白银标准仓单交易,挂牌上市黄金期权,实现了场内场外、期货期权的联通互动,深化对实体需求的服务。
尤其是黄金期权的上市运行——我国第一个上市交易的贵金属商品期权,不仅可以进一步满足国内贵金属企业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还有助于完善黄金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和黄金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场内场外市场协调发展。截至年上半年,黄金期权累计成交量为87.04万手,累计成交额为64.26亿元,期末持仓量为3.31万手;从市场参与结构来看,法人客户持仓占比63.14%。
除此之外,上期所还在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年在贵金属期货品种上率先推出连续交易举措,年探索建立贵金属期货做市商制度,年实施了“黄金期货1日交割、白银期货3日交割”优化方案。通过不断的机制创新,持续提升了贵金属期货市场效率,不断优化服务行业发展水平。
橡胶覆盖境内境外国际影响力提升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由于地理物候条件等原因,我国天然橡胶原料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国内橡胶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为了解决产业发展“痛点”,满足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海期货交易所坚持“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持续发展天然橡胶衍生品市场,丰富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
自年天然橡胶期货在上期所上市运行,经过20多年发展,目前天然橡胶系列衍生品已形成完善的产品序列,涵盖天然橡胶期货、20号胶期货、天然橡胶期权、天然橡胶标准仓单业务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覆盖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天胶期货价格成为行业贸易定价基准。天然橡胶期货是上期所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之一,在指导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提示经营风险,为生产者稳定收入、经营者套保避险,推进天胶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年以来,国内天然橡胶期货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已长期显著超越新加坡和日本同类品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从当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首先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的成交量稳居全球橡胶期货市场首位,为天然橡胶产业套期保值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其次天胶期货价格与国内现货市场相关系数高,较为及时地反映了市场供需变化,已经成为国内现货胶贸易的主要定价参考基准;最后天胶期货市场参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随着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参与,天胶期货交割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在服务产业链企业方面,以农垦为代表的国内生产型企业选择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价格、锁定利润,在管理资金风险、指导企业经营等方面收获显著;以轮胎厂、胶带厂为代表的橡胶制品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橡胶贸易企业来说,天然橡胶期货丰富了贸易商的经营模式,有助于促进天然橡胶领域的贸易流通。
迈出国际化步伐,服务企业“走出去”。为了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天然橡胶产业中的影响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走出去”的天胶企业“保驾护航”,20号胶期货于年8月12日正式推出上市。作为国际化品种,20号胶期货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20号胶期货上市一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各业务环节衔接顺畅,期货功能逐步显现,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境内外主要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参与,市场规模已超越新加坡和日本同类品种。从市场参与结构来看,法人成交持仓占比约70%,境外参与占比10%—20%。
可以说,20号胶期货为境内外天然橡胶行业提供了新的价格参考和套保工具,与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互为补充,协同效应明显。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胶价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20号胶期货服务国内“走出去”的天然橡胶产业链企业“抗疫避险”成效显著,在帮助企业套期保值、拓展销售渠道、进行库存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深入服务市场需求。为了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上期所自年开始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并在年开始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天胶加工企业开展场外期权产业扶贫试点。历时四年,上期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规模稳步扩大,为云南、海南产胶区脱贫攻坚行动提供了重要的金融助力。
同时,上期所秉承“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天然橡胶衍生品市场的产品层次,拓展天然橡胶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作为联结期现市场的重要抓手,年5月27日天胶标准仓单交易业务正式上线运行,更好解决了天胶产业链企业“天天交易、日日交割”的迫切需求,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天胶标准仓单流通的效率,并进一步促进交割品地区升贴水、品牌升贴水与等级升贴水的形成。
作为全球首个天然橡胶场内期权产品,年1月28日国内天然橡胶期权在上期所正式推出,一方面丰富了产业链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节省了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相关市场操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天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更好发挥,令天胶产业链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
上期所天胶期权推出后,市场运行平稳,产业参与广泛。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天然橡胶期权累计成交量为54.02万手,累计成交额为14.14亿元,期末持仓量为2.86万手,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为52.09%。目前天然橡胶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期权交易,取得了良好的套期保值效果。尤其在今年年初疫情暴发后,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天然橡胶价格大跌,不少胶企通过购买看跌期权,成功规避了橡胶价格重挫对现货敞口库存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了企业稳定运营。其中,南方某大型橡胶贸易商预判后期市场价格将逐步反弹,因此卖出橡胶看跌期权获得期权费。若后期价格进一步下跌,企业可以以合约规定的价格低价采购橡胶;若价格上涨,企业能够足额收取权利金以弥补采购成本。
钢材跻身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序列
作为“国之基石”,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满足现货市场需求,上期所钢材期货产品序列不断完善,分别在年3月27日上市了螺纹钢、线材期货,年3月21日上市了热轧卷板期货,年9月25日上市了不锈钢期货。立足于产销量全球过半、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行业,服务于竞争充分、波动显著的钢铁市场,钢材期货系列品种上市以来运行平稳,市场功能有效发挥,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系列品种之一。
随着钢材期货市场茁壮成长,其功能发挥日渐完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是市场流动性充沛。其中,螺纹钢期货连续5年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年成交4.65亿手;热轧卷板期货也已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扁平材期货,年成交0.70亿手。
二是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发挥。螺纹钢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交割有序,鞍钢、马钢、沙钢、南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将价格风险转移出去,有效锁定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目标,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实现期现价格紧密联动。上市至今螺纹钢、热轧卷板、不锈钢期现价格相关性均超过90%,同时其价格变化与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以及我国PPI同比增速等指标高度相关,充分反映了国内、国际钢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已成为现货贸易定价的主要参照。
四是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钢材期货在交割层面执行的品牌注册制度,不仅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增强了全行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对贯彻落实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扶优限劣、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